2017年我国不良资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

作者:半透明的墙 |

2017 年我国不良资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

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金融体系也在不断壮大,不良资产问题日益凸显。不良资产是指银行、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单位拥有的、无法正常回收或者预计难以收回的资产。在 2017 年,我国不良资产状况较为严峻,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、金融市场、银行业等方面。对 2017 年我国不良资产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。

2017 年我国不良资产状况分析

1. 不良资产总量上升

根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数据,2017 年我国不良贷款余额为 2.74 万亿元,较 2016 年末上升 1244 亿元, 4.7%。与此不良资产率也呈现上升趋势,达到 1.75%,较 2016 年末提高 0.11 个百分点。这表明我国不良资产问题依然严重。

2. 不良资产分布不均

在 2017 年,我国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银行业。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 1.19 万亿元和 1.55 万亿元,占全国不良贷款总量的 46.3% 和 56.7%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不良贷款余额也相对较高。这表明我国不良资产问题较为严重,尤其是农村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较高。

3. 不良资产种类多样化

2017 年,我国不良资产种类日益多样化。除了传统的信贷资产外,还有贵金属、外汇、股权、固定资产等非传统资产。这些不良资产的隐蔽性较强,难以识别和预警,给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的风险。

2017 年我国不良资产影响因素分析

1. 宏观经济环境

2017 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,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增大,这导致企业经营困难,信用风险上升。另外,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,我国出口压力增大,对外依赖度上升,这给银行业带来了较大的信用风险。

2. 金融市场

2017 年,我国金融市场波动较大。股市、债市、外汇市场等波动剧烈,导致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风险暴露。金融市场监管缺位,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,信贷投放意愿减弱,进一步加大了不良资产风险。

3. 银行业

2017年我国不良资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图1

2017年我国不良资产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图1

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,不良资产问题直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。在 2017 年,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上升,主要原因包括信贷政策调整、金融去产能、去杠杆等因素。银行业竞争加剧,信贷审批不严,导致不良贷款增加。

4. 企业信用风险

2017 年,我国企业信用风险上升,原因包括去产能、去杠杆、环保监管等因素。企业盈利能力下降,偿债能力减弱,导致信贷资产质量下降。

5.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

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,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凸显。2017 年,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 16.8 万亿元, 10.9%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,对银行业不良资产风险产生一定影响。

2017 年我国不良资产状况严峻,受宏观经济、金融市场、银行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。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,提高不良资产识别和预警能力,防范不良资产风险。政府部门应积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,促进金融市场稳定,维护金融体系安全。

(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,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。)

【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】根据《民法典》及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。巨中成企业家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,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、修改或推荐。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,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、认可。如发现侵权、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,请按《平台公告四》联系平台处理。